2025年进入后半程,医疗设备市场告别“寒气”。
01
6月30日-7月2日,广东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开始密集启动,预算金额接近5000万。
具体包括:4K荧光3D内窥镜摄像系统(350万)、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500万)、3.0T磁共振成像系统(2200万)、电子胃肠镜系统(220万)、64排CT(450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76万、2套)、DR(100万)、内窥镜超声诊断设备(120万)、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流水线(160万)、内窥镜超声诊断设备(120万)、全身双能骨密度仪(150万)。根据招标文件,上述采购项目均将在今年7月21日-23日正式开标。
江苏也于7月2日发布设备更新采购公告,共计3台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预算总金额为600万,开标时间定于7月24日。
2024年成为医疗设备市场的“小寒冬”,除了行业整顿对采购造成的冲击外,由大规模设备更新导致的延迟采购也为重要因素之一。但采购延迟并不意味着需求消失,且在更为强劲的财政助力下,新一轮设备采购爆发已在今年开始落地。
以医学影像设备为例,根据众成数科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37%。
在这轮市场大放量中,国产品牌尤其受益明显。
例如,新疆卫健委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第一批共采购DR267台,最终由万东独家中标。第二批共采购超声174台,最终由迈瑞独家中标。
在山西最新公布的高端妇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全身型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项目中,共计66台设备采购订单也被迈瑞独揽。
02
从“唯低价”到“价值导向”
医疗设备市场格局重构
大爆单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但采购价格下降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从目前披露的项目可见,本轮设备更新在整体上也呈现出药品耗材领域“以价换量”的趋势。在上文提到的由迈瑞、万东各自独揽的新疆设备更新项目中,最终开标价格均比预算总金额下降40%以上。基于政策红利,医疗设备采购快速增长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厂商将平分这份时代红利。且在大额订单打包招标的情况下,各家产品在性能、价格、售后方面的竞争自然奔向更加激烈的局面。现阶段,集中采购模式在医疗设备领域的比重已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广西、安徽、浙江等多地进一步规范设备集采工作。其中,广西要求财政性资金购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及单台(套)10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均由自治区统一集采;安徽计划2025年采购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均应参加省级集中采购。随着新的价格周期到来,医疗设备市场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从上文介绍的近期开标情况可见,单家国产头部独揽所有订单已并非孤例,在目前设备市场“低价+长维保”的需求下,部分小厂商或将退出舞台。但值得注意的是,追求性价比并不代表唯低价论。从各地集采规则的演变就能看出,设备集采近年已经从价格肉搏转向价值突围,河北、河南等多地已引入“技术分+服务分+价格分”的综合评价机制,在近期设备采购中,产品价格略高却凭借技术、服务优势顺利中标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此外,从药品、耗材的经验可知,中低端产品利润承压往往能倒逼企业重视成本管理和推动高端研发,甚至出海进程都将迎来提速。虽然压力切实存在,但是2025年医疗设备市场扩容也是客观事实。且基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基层设备采购需求正在加速释放。与药品、耗材不同,医疗设备采购有着更强的分层特点,基层市场的崛起对于设备企业是巨大的增量风口,当相关采购需求被彻底激发出来,医疗设备行业就将走进新的春天。END
【来源:赛柏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