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一家肿瘤医疗集团上市
继海吉亚医疗、美中嘉和之后,港股再迎一家肿瘤医疗集团。
6月23日,肿瘤医疗集团佰泽医疗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佰泽医疗此次全球共发行1.33亿股,每股发售价为4.22港元,全球发售净筹资4.68亿港元。上市首日佰泽医疗上涨42%,收盘股价港币6元,市值79亿港币,折合人民币约72亿元。
佰泽医疗专注于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通过收购股权及管理权,佰泽医疗先后在北京、天津、安徽省、山西省及河南省运营和管理八家医院,其中,太原和平医院为山西省首家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武陟济民医院为武陟县首家三级综合医院。

除医院业务及医院管理业务外,集团收入来源还包括供应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
2022-2024年佰泽医疗收入分别为802.7百万元、1072.2百万元、1188.8百万元,年合增长率21.7%;主要收入来源于医院业务,三年间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77.0%、75.9%及80.1%。
截至2024年底,佰泽医疗未实现盈利,但亏损情况逐年改善。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75.5百万元、24.4百万元、3.6百万元。

(佰泽医疗各业务板块收入,截图自企业招股书)
在中国所有民营肿瘤医疗集团中,按2023年收入计,佰泽医疗排名第四。
此前,海吉亚医疗、美中嘉和也分别于2020年和2024年在港股上市。
从旗下主要医院地理位置布局来看,目前三家医疗机构尚未形成激烈竞争。
其中,美中嘉禾专注高端肿瘤医疗领域,拥有4家线下自营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广州和上海,可辐射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两大经济高地。去年,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质子中心患者临床诊治全面启动,成为华南地区(不包括香港及澳门)首家投入正式运营的质子治疗系统。医院业务外,该集团还推出医用设备、软件及相关服务的轻资产业务模式。
2024年美中嘉禾收入388.3百万元,同比下降27.9%;净亏损484.8百万元,同比增长13.7%。
海吉亚医疗的经营规模最大,主要致力于为非一线城市肿瘤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服务。目前共管理或经营十六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覆盖陕西、重庆、江苏、山东、广西、福建等八个省的十三个城市,其中三级医院4家,另有2家三级规模医院在建。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伽玛星拥有自主研发生产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2024年海吉亚医疗收入4446.12百万元,同比增长9.1%;净利润598.33百万元,同比下降12.6%。
整体来看,目前中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相当分散。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就2023年收入而言,市场前六名参与者的占比仅7.0%。
02
民营医疗短期困局尚未解除
远端机遇清晰
据赛柏蓝此前统计,截至4月,今年宣布破产、倒闭的民营医院至少已有33家,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医院关闭。在行业内部、外部环境的震荡变化之下,民营医院面临生存考验。
近十年间,国内民营医院快速扩张。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开数据,2015年,全国民营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2021年,民营医院数量首次达到公立医院的2倍;2023年,全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2.6万家,是10年前的两倍有余。
不同于行业发展早期的乱象丛生,伴随民营医疗的深入发展,一些头部品牌的声誉有所提升,并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逐渐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全周期健康管理、高端和定制化服务等成为新的方向。此外,国家层面鼓励社会办医的发展,为民营医院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但整体来看,公立医院仍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尤其是面对肿瘤等重大疾病及复杂手术,此外,资金、成本、人才、品牌声誉、获客等环节均给民营医院带来较大挑战。
从需求端来看,民营医院的远端发展前景明朗。
以肿瘤医疗服务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0万例,死亡病例约290万例,分别占全球新发及死亡病例的约23.8%及27.4%,已成为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第一大国。
目前国内肿瘤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且资源配置不均衡,核心优质肿瘤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大量肿瘤患者得不到充分的诊疗服务,跨区域医疗的现象较多,增加治疗成本。
此外,承担最多肿瘤医疗服务需求的公立医院,基本以肿瘤治疗为主,癌症筛查和肿瘤康复的资源配置存在缺口,「重治疗、轻筛查」和「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较为普遍。
数据显示,中国的癌症五年整体生存率为40.5%,同期美国为67.1%,可见国内肿瘤医疗资源及治疗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癌症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时间相关。如果肿瘤能及早发现,及时监测和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将大大提高。
在民营医院,全周期健康管理已成为大趋势,涵盖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健康管理,将进一步满足民众健康需求。同时,高危人群的早筛服务也有望为拥有较好综合医疗资源民营机构带来稳定和持续的患者流量。对于患者而言,如果癌症在早期阶段被诊出或在癌前阶段被发现时,肿瘤治疗的费用也将大大降低。
数据显示,中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按照收入计算)由2018年约291亿元增长至2022年约人民币530亿元,年合增长率约16.2%,预计2026年增长至1092亿元,年合增长率约19.8%。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民营医疗服务市场将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来源 | 赛柏蓝器械】